初見許瑞林,他剛剛完成外地的考察工作回到湖州,作為浙江旺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締造者之一,他已經習慣于來回奔波于各個城市的工作模式。
城市垃圾,在很多人眼中完全是無用之物,但在環保能源產業中,它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城市礦產。“城市垃圾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環境,但是在我們業內人眼中,這些垃圾處處都是寶。通過焚燒,垃圾可以發電,焚燒剩余的爐渣可以繼續用來制磚,真正需要填埋的部分,只占到垃圾體積的2%。”許瑞林告訴記者。
環保能源產業中,旺能算不上一個資歷深厚的企業,然而7年的艱苦開拓卻造就旺能一個又一個佳績。
一次轉身鑄就飛躍
2007年8月18日,那是旺能成立的日子。許瑞林認為,這是一次十分有遠見的戰略轉身。
2006年,作為市政工程的垃圾焚燒項目由美欣達集團接手負責。當年5月,湖州南太湖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對于一家以紡織印染起家的企業來說,垃圾焚燒這樣的新領域完全是陌生的,而主抓項目建設的許瑞林作為參與者之一,和當時的領導決策層一起認識到了這個領域的巨大潛力。
“通過焚燒發電等手段,不僅能有效緩解城市垃圾問題,而且絕對是一個新的能源增長點。”許瑞林告訴記者。
2006年,6月12日,在美欣達集團的高層領導會議上,成立浙江旺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的決定正式通過,許瑞林成為了旺能的開拓者重新出發,那一年他62歲。更為重要的是,美欣達對旺能的發展策略一開始就定在了全國的中小城市,“走出去”戰略勢在必行。
而這一步走,走出了如今環保能源產業的巨頭。數據顯示,2014年旺能產值達到6.5億元,利稅破億元。
一個項目打響名氣
2007年12月20日,旺能與舟山市政府簽訂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資意向協議書。旺能迎來了走出湖州后的第一個項目——舟山垃圾焚燒項目。
這個項目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舟山市定海區團雞山島,在當時是舟山出了名的垃圾島,堆在島上的垃圾高達16米。要在這樣一座島上建起一座垃圾焚燒廠,似乎有些天方夜譚。
有人灰心了,有人疑慮了。“要建廠,那咱們就要先給垃圾挪個地方!”許瑞林說,當時國內建在海島上的垃圾焚燒廠還沒有,這事如果成了,旺能在全國就能打響名號。
15個月,16米高的垃圾山通過定海區連接團雞山島唯一的通道被運出,取而代之的是16萬噸鋼筋、水泥以及設備運輸到海島。全國首座海島垃圾焚燒廠拔地而起,整個工程的難度無法想象,如配套建設,包括跨海電纜工程、海水淡化工程,海底自來水管道的順利接通,垃圾運輸碼頭順利建成。
經此一役,旺能的名片成了金字招牌,旺能的“分店”迅速在全國多個城市迅速發散。荊州、臺州、汕頭、淮北、麗水等11座城市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熱電聯產工程相繼投產,三門、永成、渠縣等城市的項目也動工建設,而安吉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更是被選為中國縣級城市垃圾焚燒發電的優化方案,成為全國的藍本。
一個團隊引領升華
翻開旺能公司的企業宣傳冊,一張繪有旺能在全中國各個城市項目分布的地圖吸引了記者的眼球。許瑞林說,未來這張地圖上的項目會越來越多。2015年,旺能的垃圾焚燒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要達到17個,年處理垃圾能力達到400萬噸,減排溫室氣體130萬噸……
一個個目標從許瑞林嘴里堅定地說出,一個個動作也在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實施著。2012年,旺能股份與光大控股、麥格理投資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旺能出讓35%的股權,為實現旺能的進一步發展,收獲了重要的資金支持。與此同時,以河南許昌為樣板,打造環保能源綜合產業園區的構想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
采訪中,記者試圖去探究究竟是怎樣一群人在引領著旺能不斷前行。而在2014年度旺能創新型人才自主評價會上,記者找到了答案。環保能源產業是一個對于人才需求十分苛刻的產業,旺能在每年的人才自主評價會上,都會拋開計算機、英語考試等應試水平的約束,挑選對企業忠誠度高、貢獻率大的骨干人員中進行重點考察培養,為人才實現自身發展提供了公平的平臺。
30多歲的張勤原本只是南太湖熱電廠的一個基層骨干。多年來,他全身心投入工作,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如今的他已是舟山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類似的人物還有很多,目前旺能已經形成了30多人的高層領導以及分公司總經理的高管團隊,引領著公司開拓全國市場。